- 清空播放记录
您还没有看过影片哦


- 龙 达 觉 撒:210.30.137.250终于体会到B站的小学生实在太多了 弹幕又多又弱智 真可怕 电影不错
- 毛嗑:121.76.140.219本子是个好本子,就是这个剪辑出来觉得配不上本子。
- 余下十二:121.76.159.207有些明白“有些导演一生都在完成一部电影”这一说法了。塔可夫斯基在他的遗作《牺牲》中完成了自己“诗意宇宙”最终章的构建。因此,《牺牲》与他之前的影片不仅在手法上显露出一以贯之的作者性,在精神内核上更呈现出灵魂意义上的呼应与延展(童年往事、战争人性、家乡愁念、宗教神迹)。对于“梦境”/“现实”的处理,塔可夫斯基仍然贯彻一种彻底的“流动性”与“不确定性”,在他自己的认识中,梦境是碎片化的真实,所以他厌恶用“锚点”的设定来区分梦境/现实。不过在《牺牲》中,塔可夫斯基似乎放弃了以往较为复杂和跳跃的现实/梦境切换,反而回归到《伊万的童年》时的原初状态。果然是返璞归真,大师之作。
- 杂酱肉圆子:36.58.211.117看过后知道是处女作,给导演点赞👍成品不易!期待有新品推出👍
- 一只橘子:222.81.94.144老塔七部半的最后一曲,底子是一贯的沉着的肃穆。片尾亚历山大的儿子仍在浇水的那棵枯树会有发芽的一天吗?我不知道,但老塔大概还是相信,至少能够被拯救的人类会存在于不断给枯树浇水的人,因为他们才是心存希望的人类。片中亚历山大向女仆玛利亚的忏悔和结合,以至于实现烧掉房子的诺言,无疑都是作为信仰者的主动牺牲,而这牺牲,根底也在于他仍是心存希望的,尽管这希望的光芒不是照亮他,而是孩子们。但毕竟,“肩住了黑暗的闸门”。这与鲁迅那里的“心声”和“内曜”亦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