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空播放记录
您还没有看过影片哦

- 奔跑的男子:123.233.122.155波兰斯基的洗练之处在于,他让一个体制内局外人“被设身处地”,进而让审理者变为调查者与冤狱者达到精神上的同一,向强权、体制、舆论高声反抗,收尾却用的是两人重归体制后的区别。波兰斯基冷静而周全,“控诉”无须高声大叫,只需要将所遭受的事实展现出来,他让观众成为审理者同时也让观众坐在被告席上思考自己参与事件的位置,一种千帆过尽的释然透过阴郁的油画色调传出——这次的风波他自然也处变不惊了。
- 琴耕:61.234.156.253对话在九年之后的延续,只不过他们都改变了很多,结尾如《日出之前》一样给人以爱的希望。但这种全片以对话支撑的片子,我总认为不符合电影最基本的理念。
- 灯台踯躅:121.77.248.128其實故事是蠻空洞的,也許這就是真實事件改編的硬傷,缺乏戲劇性;倒是電影裡的服裝驚人的真實,場景也驚人的充滿了歷史感,三顆星完全給這兩項。 回頭一看,發現是鼎鼎大名的波蘭斯基執導!難怪!但想再多推崇一兩顆星,竟然很難。
- 栎暮:182.84.34.203在跟第一部男女主相仿的年纪看了,又经历了类似的火车上开始的故事,如今又在跟第二部相仿的年纪来看续集,像在看自己另一种可能的人生。本作的故事看着太浪漫了——写书追忆而得重逢。但其实拍的很真实,两个人之间从拘谨和小尴尬,到渐拾过去的默契但又遮遮掩掩,到高潮的坦白和爆发,最后的温暖舒适,被两位好演员和精彩的剧本填充了无数细节。车里那段是最精彩的,他们都没忘记对方,只当一次艳遇,但这次相遇和错过让他们食髓知味,几乎摧毁了他们的一生。幸而在电影的世界他们还有机会重逢。当女主弹起为他写的歌,男主笑着看她,放弃了自己的航班,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完全不觉得闷,爱情不怕话唠怕无话可唠。PS:导演根据亲身经历写了第一部,但本作则是他跟主演一起搭设的平行时空了,联想到不幸的多的真实后续,让人更唏嘘于这部的剧情。
- wyx是我:222.39.56.24波兰斯基对事件的描绘还远赶不上作家左拉《我控诉》原文的情感波涛和义愤填膺,谨小慎微,克制理性,他拍得像完成填色作品时生怕画出一点点线一样。本片以皮卡尔上校这个历史上实为”反犹主义者“的角度讲述了德雷福斯翻案的过程,甚至不是导演在以德雷福斯自比。记忆闪回和线性叙事稳到就是一双冷静地翻开案卷的手。感慨的是,皮卡尔上校打不开的窗,德雷福斯沉冤已过百年,那扇窗糖心VLOG产精国品免费入口还难能打开;然片中各种角色乃至工具人的自尊品格,放在今时今日都难望其项背;如果一个社会能包容作家诸如左拉行使自由意志写作出《我控诉》这样的作品、能包容就算身为阶下囚了也有叫停囚车,买一份报纸阅读的权力,仍让人心向往之;被从背后枪击的人权律师、被焚烧的报纸、被滔滔人群致敬的将军…不经意间成就了电影内外互文的歇斯底里。(15)